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
文|文文 编辑|XK
前言:
“走四方,路迢迢水长长,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……”
这首歌,很多人都曾演唱过,其中就包括“小品女王”赵丽蓉,她的小品,搞笑的同时还独有自己的“蓉式特点”,时不时就会穿插几句歌声,这当然也离不开她扎实的评剧唱功功底。
相比于晚年靠小品走红全国,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,赵丽蓉就已经是出名的评剧演员,后来还获得了在人民大会堂被毛主席接见的机会,不过,令人想不到的是,赵丽蓉居然拒绝去见毛主席,还因此获得了毛主席的接连称赞。
她为何拒绝去见毛主席?毛主席不怒反赞,又是为了什么呢?赵丽蓉的一生,岂是传奇二字就可以概括。
难能可贵的机会,却被自己放弃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评剧发展的高峰期,很多著名的评剧更是被拍成了电影,一经上映就广受好评。
自然,爱好艺术的毛泽东主席,也在中南海观看了这些著名的评剧改编电影,像《小二黑结婚》《杨三姐告状》《花为媒》等著名的评剧电影,更是引来了毛泽东主席的连连称赞,“讲明理,通神韵”,这是毛主席对这些评剧电影的高度评价。
而这些评剧里面都有赵丽蓉的身影。她和新凤霞两个人搭档红遍了全国,并且也被毛泽东主席给注意到。
1963年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这些著名的评剧演员,其中赵丽蓉也在被邀请在列,对于演员来说,这次接见机会,那可是无尚的荣耀,所有的演员都很期待这一刻。
然而,当面带笑容、和蔼可亲的毛主席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时候,演员里面却没有赵丽蓉的身影。
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只是在电影里看过一眼,毛主席居然记住了赵丽蓉饰演的角色。在和评剧皇后新凤霞握手的时候,还忍不住问了一句,“你身边儿那个三仙姑呢?她为什么没来?”
这一问让新凤霞很是尴尬,她一方面很紧张,怕毛泽东主席生气,另一方面也暗自庆幸,得亏赵丽蓉来之前已经特意给她交代过这件事情。
于是,新凤霞把赵丽蓉的原话给说了出来,而毛主席正听完之后,忍不住连连点头,大赞三声,“好好好。”
赵丽蓉究竟说了什么呢?其实,这一切都跟赵丽蓉的个人经历有关系,正是生活的沉淀,才让她做出了拒绝接见这样的决定。
从小,就与评剧结缘
和大部分戏剧演员一样,赵丽蓉从小也是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,1928年的时候,她在天津宝坻县一个贫困的农户家里面出生了。
在那个年代,多生孩子就是福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思想,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,赵丽蓉的到来给这本就人口众多的家庭更是贡献了一份力量,因为她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。
唯一让人庆幸的是,赵丽蓉虽然没有吃什么营养品,但是却长得白白胖胖,从小就只爱笑不爱哭。她的母亲又心疼这个孩子,又是可怜这个孩子,所以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老爱。
小时候的赵丽蓉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,一直被家里叫做老爱,而父母起这个名字的原则就是贱名好养活。
赵丽蓉的出生果然让家庭变得更加贫困,而且出生之后没多久,天津宝坻县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旱灾。为了生存,她的父母就带着这几个孩子一起逃荒,逃到了东北沈阳地区,只是为了活下去。
天津人骨子里面都带有喜剧成分,所以赵丽蓉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,但是自幼就开朗乐观,而且学起东西来惟妙惟肖,经常逗的父母哈哈大笑,也是他们贫瘠的生活里面唯一的乐趣来源。
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人,赵丽蓉的父亲专门跑去学了一门手艺,那就是给人梳头发。在那个年代给戏班子梳头也是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,就是因为如此,赵丽蓉才得以从小经常接触戏曲。也就是这巧妙的缘分之下,赵丽蓉的戏曲天赋逐渐被发现。
其实说起登台时间的话,赵丽蓉那可真的是实打实的童星。因为年仅一岁的她就被芙蓉花这个评剧名伶抱着上台演了戏。
一岁半的孩子登上这大的舞台,面对着敲敲打打,赵丽蓉非但不哭,反而是乐得哈哈大笑,逗得台下的观众也是一乐。从此,芙蓉花爱上了这个小可爱,没事的时候整天把老爱抱在怀里面。
而等老爱长到四五岁的时候,稍微懂事的她就整天缠着芙蓉花。一口一个大姐姐的叫着,这一声姐姐,让芙蓉花与赵丽蓉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没事儿干的时候,芙蓉花就喜欢教老爱演戏。有这样的名师做教导,在八岁这一年,赵丽蓉就开始登台唱戏,担任小小的角色了。她最喜欢模仿的就是芙蓉花,学起来有模有样,被称赞为芙蓉花的接班人。
芙蓉花一直把老爱当做亲妹妹来看待,不仅给她花钱请师傅马金贵来教她学习,更是从自己的名字里取了一个蓉字,给她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“赵丽蓉”。
从这一天起,赵丽蓉才有了自己的名字,也开始了自己正式的唱戏生涯。
特殊的年代,让她命运得到转机
小时候的赵丽蓉非常的调皮,因为喜欢唱戏,并不爱学习,同时为了不给家里增加额外的负担,她的父母也没有逼迫她去学堂认字。
所以其实赵丽蓉并没有什么文化。而在懂事之后,她已经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。后来12岁这一年开始,她就开始跟着芙蓉花请来的师傅开始了专业的学习。
因为嗓音特别的好听,加之又非常能吃苦,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她功力越来越深,年仅15岁这一年,就成功的在张家口“庆丰戏院”打响了名号。赵丽蓉这个年纪轻轻的主演,经常会引来观众的喝彩之声。
赵丽蓉在成名之后曾经回忆自己是吃了时代的福利,如果不是那个年代的话,她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在农村种地的老太太了。
也确实是时代的契机,张家口在1945年的时候解放,而此时的赵丽蓉正在排演一部《白毛女》题材的大戏,结合时代,结合形式,她的白毛女一经出演就大火。后来更是在解放之后,先后去华北等剧场巡演。
特殊的年代,特殊的才华,凭借《白毛女》,赵丽蓉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号。在1952年的时候,还被选拔进入了总政评剧团。至此,她的人生开始起飞
骨子里的幽默乐观让赵丽蓉塑造起喜剧人物来非常的有声有色,而她更是凭借这些喜剧人物形象成功的调入中国话剧团。也是在这里,她结识了新凤霞,两个人从此就开始搭档,也成功的被毛主席给注意到。
大字不识,是一生的遗憾
这一天,赵丽蓉正在院子里面唱曲的时候,新凤霞兴奋地找到了她。
当得知是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他们这些戏剧演员的时候,赵丽蓉先是开心的哈哈大笑,随后却陷入了沉思。
在赵丽蓉的心里面,毛主席是神一般的人物,而能够与神一般的人物相见,是她一生的梦想。
但是在那个年代,毛主席见的可都是大人物,都是为国家,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人。
而想想自己,赵丽蓉认为自己不仅大字不识一个,更是没有给国家做出任何贡献,只不过是一个唱戏逗乐的小丑角色。她这样的人怎么能登大雅之堂?
想到这里,赵丽蓉咬咬牙,把自己想法告诉新凤霞,她这个人一向是敢做敢当,非常的果断,所以尽管新凤霞屡次劝她,她也绝不在后悔自己的决定,并且让新凤霞转达自己对主席的歉意之情,不是自己不想见他,是因为自己实在是有愧于登上人民大会堂。
所以,当新凤霞把赵丽蓉的想法告诉毛主席的时候
毛主席忍不住连连称赞她,“好好好”
他认为赵丽蓉是一个不虚荣而且非常低调的人,谦虚谨慎的赵丽蓉就这样因为拒绝见毛主席,得到了主席的夸赞。
戏里幽默乐观,戏外苦命人生
赵丽蓉总是以幽默乐观的形象示人,其实在她的个人生活中,非但不幸福反而是非常苦难,她经历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挫折。
她与她的初恋情人盛强结合之后,一度生活得十分幸福。尽管两人的身世看上去并不匹配,但是盛强却不顾家庭的反对娶了赵丽蓉,因为他喜欢赵丽蓉开朗乐观的性格。
赵丽蓉也喜欢盛强的文质彬彬,所以两个人结婚之后过了好几年的快乐时光。赵丽蓉先后生下了两个大胖儿子,一家四口其乐融融。
然而,命运总是在你最快乐的时候,给你最致命的一击。在1959年的秋天,盛强在一次上班的途中突发脑出血,经抢救无效去世,而这一别,就再也不会相见,此时的赵丽蓉仅仅只有31岁。
一方面要继续自己的事业,一方面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和家里的老人,赵丽蓉那几年过得非常凄惨,后来。为了两个孩子,也为了这个大家庭,赵丽蓉选择改嫁自己的小叔子盛弘。
赵丽蓉本来以为生活就此重新拉开新的篇章,她也和盛弘先后生下了两个孩子。两口子加上四个孩子,生活虽然很辛苦,但是也很幸福。没有想到的是,接下来的几年,赵丽蓉家里的亲人会接二连三的遭遇变故。
在这几年的时间里,赵丽蓉的哥哥、母亲以及赵丽蓉唯一的女儿都先后因为疾病或意外的原因离世。当盛弘因为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的时候,赵丽蓉已经一滴眼泪都留不下来,本来一个很大的家庭,最后只剩下了赵丽蓉和三个儿子相依为命。
赵丽蓉经常在深夜的时候一个人裹着被子痛哭,但是第二天她却依旧要坚强的面对生活,因为还有三个儿子要抚养,因为还有一份伟大的事业在等着赵丽蓉去继续。
老年转型,成为小品女王
赵丽蓉天生就是为艺术而生,多年的舞台经验令她幽默风趣又非常会控场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在1988年这一年,60岁的她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。
而在登上春晚舞台的第二年,赵丽蓉就凭借《英雄母亲的一天》被当时的观众所喜欢,赵丽蓉在春晚舞台的生涯就此拉开。
每一年她都贡献出非常精彩的作品,而她饰演的作品形象都非常的多变,幽默风趣的赵丽蓉常常逗得观众哈哈大笑,那些年,她是当之无愧的小品女王。
赵丽蓉之所以能够贡献这么多精彩的小品,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,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她非常的用心。在排练小品的时候,尽管患上了急性的滑膜炎,膝盖站都站不稳,但是她依旧就想打着止疼针去排练。后来她因为膝盖忽然疼痛而跪地,造就了一个意外的包袱,逗得观众捧腹大笑。
在小品里面,她留给观众的都是非常乐观积极的形象,在生活中,她也一直在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的磨难。
结语:
其实赵丽蓉在1999年登陆春晚舞台的时候,就已经被确诊了癌症晚期。但是因为节目安排,赵丽蓉依旧忍着病痛上台演出,她用自己精彩的演出,为自己的这一生做出了最后的告别。
她这一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评剧演员,更是出演了多部优秀小品,而且在电视剧里面也奉献了很多影片经典形象。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过年》等里面都有她的出演,她还曾经获得过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大奖。
2000年赵丽蓉因为肺癌晚期,遗憾离开了人世。而她留在舞台上的经典形象,她的音容笑貌,依旧被人们所怀念,她用一生,诠释了”艺术家“这三个字!